柯尔克孜族文化,柯尔克孜族是怎样养鹰的。在新疆自治区的阿合奇村的柯尔克孜族猎人训练猎鹰,为狩猎季节做准备。
柯尔克孜族牧有养鹰的传统,从野外抓来的幼鹰经过驯养可以成为牧民捕猎的帮手。为了消除鹰的野性,牧民们一般使用“熬鹰”的方法,就是蒙上鹰眼,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木棍上,来回晃动木棍,使鹰无法稳定地站立,就这样连续数十天,鹰被弄得晕头转向,精疲力尽而摔倒在地。但就算摔倒了,也不要心疼它,要往它的头上浇凉水,使它苏醒过来,并且还不让它睡着。
之后还要饿鹰,一般要把鹰饿10到12天,只给它饮点盐水或茶水,但不喂食物,鹰的脂肪熬得差不多了,身手才能敏捷起来。经过这一番打磨,鹰的野性大都能去掉,驯服于主人。“熬鹰”过后还要“养鹰”。养鹰也有一套方法,驯鹰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,让鹰前来啄食,饥饿许久的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,驯鹰人则一次次地把距离拉远,而且每次都不给它吃饱。这样反复进行,直到鹰能飞起来,啄到驯鹰人手臂上的肉为止。喂鹰的肉也有讲究,必须是不含激素的鲜肉,各种动物的内脏也不行,脏肉、烂肉、有异味的肉都不能喂。
室内调驯结束后,再到室外。室外调驯,先把鹰的尾巴用线缠起来,让它无法高飞,只能在小范围内活动,再用拴在草地上的活兔或捆着肉的狐狸皮作猎物,让它由空中俯冲叼食。这样驯养一段时间,再拆去尾部上的线,但要在它的腿上拴一根长绳,像放风筝似地让它去捕获猎物,待熟练后,可将手中的绳子松开。
驯鹰人要不断地对着鹰说话,让自己的声音印在它的脑子里。每天还要抚摸它几十遍,使鹰熟悉主人的气味,等它长大后,鹰也就能识别出并只听主人的命令了。训练好的鹰,象狐狸、兔子这些动物,它都能轻松抓到。